现场·新闻眼 | 人大“考官团”专题询问文旅产业:西夏陵申遗成功后,宁夏文旅如何担当起“产业顶流”?
前段时间,西夏陵申遗成功,让宁夏人民很振奋,这“泼天的流量”终于轮到宁夏了吗?这样的“高光时刻”如何为宁夏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?近年来,全国各地文旅部门各出妙招,纷纷圈粉吸睛,宁夏的文旅产业如何担当起“产业顶流”?我们能不能“抄作业”,也打造出属于宁夏的“超级爆款”?
7月30日下午,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,常委会组成人员组成“考官团”,围绕推进我区文旅产业发展中群众最关心关切的问题,面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文旅厅、发改委、国资委、旅投集团、财政厅、农业农村厅、市场监管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询问。
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,围绕推进我区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询问。
专题询问之前,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《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》,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向大会提交了《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》。两份报告中显示,2024年,宁夏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124.96万人次,旅游花费766.4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6%和17.65%,增速分别居西北地区第2位和第3位。但同时,人均旅游花费946.23元,低于全国77.81元,仅位于西北地区中间水平。
两份报告中指出了当前宁夏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,如,宁夏旅游业资源优势无法转变为发展优势;文旅部门“小马拉不动大车”;大部分旅游企业不重视产品链条打造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,产品和服务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不强,游客进得来、留不住、消费少;一流资源、二流开发、三流运营情况较为普遍等。报告中也提出,今年西夏陵成功申遗后,如何高标准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体系和叙事体系,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在联组会议上,常委会组成人员面对文旅产业相关厅局负责人,则开诚布公、开门见山抛出问题——
“对比国内一些知名文旅品牌,宁夏文旅产品知名度还不够高,品牌还不够靓,精品路线还不够多。我区在推进文旅品牌影响力方面还有哪些举措?”
“西夏陵申遗成功为我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文旅IP,抢抓这一契机,我区在深度挖掘西夏文化内涵,强化宣传与品牌塑造方面有什么设想和打算?”
“如果没有一批活力足、效益好、规模大的市场主体,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难以实现。‘十五五’期间,我区在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的设想是什么?”
“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旅游项目资金管理办法,明确规定财政资金不得直接补助企业,只能用于支持旅游宣传推广、旅游公共服务、旅游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等方面。请问,在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,如何充分利用财政资金,更好支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?”
“我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近六成为农家乐,规模偏小,同质化、低质化的现象较为普遍,缺少精品项目和拳头产品。请问,我区在提升休闲农业品质方面还有哪些举措?”
“调研发现,我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仍需加强,哄抬价格、串通涨价、价格欺诈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,食品安全、景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风险依然存在。请问,针对上述情况,我区旅游市场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、加强食品安全、景区特种设备安全方面还将采取哪些举措?”
……
常委会组成人员正在提问。
现场问答中,我们可以看到,担任“考官”的常委会组成人员、自治区人大代表,提出问题切中要害、精准到位,在现场“答题”的厅局部门负责人则态度诚恳、直奔主题、实话实说。可以说,是“问”有责任,“答”显担当,问答之间描绘出宁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。
值得关注的是,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把旅游工作列为监督工作,结合执法检查、跟踪督办代表建议,致力于解决制约我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。今年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中,全年只设置了一场专题询问工作,选题再次瞄准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,目的就是,希望通过询问监督这种庄严之“问”,切实推进文旅产业相关工作和实际问题得到解决。
我们也希望,专题询问不只是“看上去很美”,而是真正能够产生影响力、推动力。
(《宁夏日报》记者 尚陵彬 祁国昌 文/图/视频)